月是故鄉(xiāng)明,人是家鄉(xiāng)親。
中秋節(jié)即將到來,
總讓人對家充滿向往和深情。
縱如杜甫的
“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(xiāng)明”,
蘇軾的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,
字里行間,寄托著深情,
是明月,亦是思家,
是念歸,更是團圓。
團圓時刻,如意迎歸。
家文化在這里的濃厚表達亦暈染開來,
每一個細節(jié)都承載著對家的滿滿思念,
和對一家人團圓的期盼,
園區(qū)里充盈著家的溫情與愜意。
祠堂式大堂,再續(xù)家文化
祠堂是家族文化及命運所系,凝聚著世世代代的情感。朱熹《家禮》:“君子將營宮室,先立祠堂于正寢之東”。以祠堂文化,打造門神畫、百家姓及古色古香的風格,彰顯“家文化”的生活氛圍與禮序內(nèi)涵。
入門見罘罳,心敬復(fù)省思
罘罳又名復(fù)思,取自反復(fù)思量的意思,自古便頗有講究。其一,給人以提醒,入門前要肅穆端莊,扶正衣冠,反復(fù)思量自省;其二,代表尊重與自重的禮序,象征著家和族睦。
門前拴馬石,巷道迎君歸
拴馬石,是雕塑藝術(shù)的瑰寶,也是一種文化的產(chǎn)物,又稱望柱,取門庭興旺之意,樁頭為納福瑞獸石獅造型,立于門前,以彰顯門第身份,亦是迎歸的一道儀序。
對望太湖石,巧奪天工處
白居易《太湖石記》:“石有族聚,太湖為甲”。太湖石,早在唐朝便聞名于世,歷史悠久,以“瘦、皺、漏、透”的造型取勝,是皇家園林的布景石材。孤迥特立,與石對望,如有江河湖海、群山萬壑俱奔眼底的美好境界,歸家見石之靈性,仿佛有一種時空對語的歲月感。
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
近觀于內(nèi),籬笆圍合一處幽靜空間,古井、石徑、亭子以及起伏的石景,質(zhì)樸自然,營造一種悠然超脫的境界,感受一種返璞愜意的狀態(tài)。恰入忘我之境,有野鶴閑云之情,超然物表,不落凡塵。
對弈亭下坐,棋心入局中
象棋的思想源于《易經(jīng)》,棋盤縱橫交錯,楚河漢界內(nèi)外,展現(xiàn)了對弈者的恬淡、豁達、風雅、智慧。對弈亭下游憩,時而如有氣吞山河的奔放,時而又有心靜神怡的空盈。
游賞屏畫廊,硯瓦池境生
游廊畫屏,光影折射,屏畫廊透窗見景,展現(xiàn)山水畫變幻多姿及游廊精妙的構(gòu)筑。池塘方正,底部墨色瓦紋相襯,池淺水靜,正如“墨池”之韻,遂稱“硯瓦池”,游魚行于荷底,往來翕忽,春花秋月,夏風冬雪,在這里悄然變幻。
家,安放身與心,
生活,才能如意如愿。
回歸傳統(tǒng),回歸生活該有的模樣,
這也是金領(lǐng)九如意對“家”的追求,
團圓,是家的溫情,是歲月的守候,
團圓,不止于時間,
更在心中,時時刻刻。
金領(lǐng)九如意,實景現(xiàn)房,珍藏致獻,建面約237-513㎡為數(shù)不多的雅宅靜候友鄰,讓家庭的合宜生活夢想如意成真。北龍湖的居住觀,大成之作,大家之風,恭迎品鑒。